復活節是基督教徒的重要節日之一,定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。
基督徒認為,復活節象徵重生與希望,為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於十字架,三天後復活的事蹟。
不過在現今,許多與復活節相關的民間風俗,都不是起源於基督教的。
四本福音書中都有描述耶穌復活的訊息。
法語、荷蘭語和北歐諸語對於復活節的名稱來自古代宗教的「春節」,即慶祝春回大地的節日。
該節日源於古巴比倫的愛情、生育與戰爭女神伊絲塔(Ishtar,美索不達米亞女神),
後來伊絲塔成了西歐的黎明和春天女神「依絲翠」(Eastre)。
英文Easter這個字與猶太人的逾越節這個字也有關,
這不僅因為耶穌就是逾越節的羔羊,而且在時間上耶穌基督的復活和逾越節也吻合。
在很多歐洲的語言里,不僅逾越節的宴席曾稱為Easter,而且早期英文聖經譯本中用Easter來翻譯逾越節。
而復活節兔子是象徵之一。其表現形式為在復活節(或春分)的時候給孩子們送出禮物的兔子。
它源於西歐文化,通常由野兔而不是家兔的形象出現。在東半部的歐洲大陸,如匈牙利,也有其悠久的歷史。
作為多產動物的兔子,象徵了春天的復甦和新生命的誕生。
兔子是日爾曼土地女神霍爾塔的持燭引路者,因此兔子是作為給孩子們送復活節蛋的使者。
而復活節彩蛋是西方國家在慶祝復活節時特別裝飾性的蛋。
傳統上一般是使用經過染色的蛋類。現代的習慣通常是使用蛋狀的巧克力代替。
彩蛋一般事先藏好,然後由兒童來找尋。
復活節的象徵性物品之一,是表達友誼、關愛和祝願的方式。
基督徒以復活蛋比喻為「新生命的開始」,象徵「耶穌復活、走出石墓」。
西歐人士相信蛋是有兩次生命的,第一次是「新生」,第二次則是「重生」,重生就是象徵了復活的意思。
另一個彩蛋的傳說是:
相傳來自抹大拉的馬利亞(Mary Magdalene)。
相傳她在耶穌死後,獲當時羅馬帝國的凱撒提比略邀請出席晚宴。
席間,馬利亞捧著一隻雞蛋說:「耶穌復活了!」席上所有人都在笑她,
提比略更聲言:「假如耶穌真的復活了的話,馬利亞手上的蛋也會變成紅色。」
這時馬利亞把手打開,蛋果然變成了紅色。
自15世紀開始,人們為了記念耶穌基督在所流的寶血,便將蛋染了紅色來慶祝復活節。
其後,也有染成彩色的。在復活節時,天主教信徒會把蛋塗成紅色,請神父祝聖,自己也當成禮物送給朋友。
有一天,我的學生問我:老師,復活節為什麼有兔子?
對我而言,從我知道有復活節開始,
就只知道復活節是有關耶穌復活的故事而已。
所以我便發揮了好奇心,去查了一下復活節為什麼有兔子。
查出來的結果如上述,因此兔子是一個使者的象徵。